防治沙漠蝗 中国紧锣密鼓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辆小轿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车前不远处有一大团低矮的“乌云”,车很快钻入“云”团中,顿时听到“啪啪啪”的声响,玻璃窗上满是黄色的污点,两只活着的蝗虫趴在车前玻璃的雨刷器上,不时... 【详情】

“水环境侦察兵”上岗监测水质

通州区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下,河面漂浮的白色圆盘内藏玄机:底部长线连接水下“机器人”,在河底蹲守,不断收集水质数据;地面上工作人员通过“机器人”实时传输的数据,快速监控到污水偷排、水质突变等情况。 这是... 【详情】

火把虫形态太奇特? 原是叶足动物丢了腿

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的火把虫,因形态奇异而备受关注。近日,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合作,摸清了火把虫的奇特形态竟是一种叶足动物为了适应底栖管居生... 【详情】

广东兴起“云植树”

广州3月17日电 (记者贺林平)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近期,广东各地陆续开展春季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受疫情影响,“云植树”等线上植树活动受到欢迎。 2020年广东省造林与生态修复总任务为335万亩。... 【详情】

太阳系外缘新发现上百颗小型行星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近日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分析“暗能量调查”(DES)项目4年收集的数据后得出结论称,他们在海王星轨道外的太阳系外缘发现了139个先前未知的小型行星,新发现或有助于科学家找到假想... 【详情】

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消毒规范出台,车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昨天(15日),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消毒团体标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卫生保障运营规范》发布。规范要求,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车把手、车篮、车锁等骑行人易接触的部位,需确保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1次,其他部... 【详情】

国门这样守,百姓才放心

3月13日下午,上海浦东机场,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周围,密密麻麻停靠着多辆救护车。舷梯前,穿着防护服的海关检疫人员、警察、机场工作人员严阵以待。 这么大的场面和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拍大片呢... 【详情】

街心公园更要防人员扎堆

3月15日是个星期日。阳光灿烂,春色明媚,笔者去超市购物后穿过小区的街心公园时,看到又有一些老人开始聚集扎推了,而且有些老人在扎堆侃大山,还时不时摘下口罩,啐地下一口痰。 虽然国内这一波疫情高峰已经过... 【详情】

追寻被污染的黄瓜 揭开食源性疫情之谜

2015年9月3日清晨,当笼罩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上空的朝雾被阳光驱尽时,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总部的公共卫生调查员正面临着令人不安的情况。自2015年7月3日起,全国数据库陆续收到病例报... 【详情】

生命能适应多么极端的环境?

原标题:生命能适应多么极端的环境?海底下洋壳中发现活性微生物群落 英国《自然》杂志11日发表一项生物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在海底以下750米处,发现了微生物群落。这一发现增进了人们对微生物“资源竞争”的理... 【详情】

临危受命!水泥企业成政府的应急保障“硬核力量”

近期,部分水泥企业迅速启动“补位”模式,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处理起了医疗危废。 “目前全国尚有已建成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危废生产线110条,可以作为地方处置医疗废物可靠后备力量。”中国水泥协会副... 【详情】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积极探索“云开放”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积极探索云开放模式,注重将设施运行与开放、宣传教育与科学普及、环保课堂与在线参观相结合,因地制宜推动设施单位筹备线上开放。通过网络、电视等,让公众足不出户,就可... 【详情】

依法战“疫”:保护野生动物 如何以法补缺

新冠肺炎疫情表明野生动物交易与滥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隐患,另有研究表明超过78%的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然而,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疫情防控期间,截至18日检方介入、办理破坏野生动物... 【详情】

为青藏高原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示范

地球是无数动植物物种的家园,各生物体彼此联结,互相约束,缔结成一个生命网。如果这一网中任一环节遭到破坏,地球生命都将处于危险之中。人类是这个网上的组成部分,但如今,人类不可持续的活动和对物种与自然资源... 【详情】

春季全国大部暖湿气候将较同期明显

北京3月4日电 (记者刘毅)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3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9/2020年冬季(2019年12月1日—2020年2月29日),我国暖湿气候显著,全国冬季气温为历史同期第... 【详情】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石斛兰新种“景华”石斛

4日,记者从中国林科院获悉,该院专家在石斛兰种质资源收集中,发现一明显区别于其他石斛种类的新种,将其命名为“景华”(Dendrobium jinghuanum B.Q.Zheng Y.Wang)。中国... 【详情】

清代宫廷防治天花的多样“隔离法”

面对时下的疫情,全民采取了隔离的方法,即减少外出,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切断传染病的传播。我国古代中医把传染性疾病统称为瘟疫,认为瘟疫发生时隔离病人,可控制传染源,因而自古以来就有隔离瘟疫的方法。 ... 【详情】

迷茫的野生动物养殖产业:1400万从业者何处去

政策突变下,全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陷入一片迷茫。 这个有的有着数千年养殖历史、有的随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起来的产业;这个多为民间自发、政府鼓励和引导的产业,突然间像断了线的风筝,面临着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重... 【详情】

牛蛙以后还能吃吗?官方明确了!

野生动物禁食令出台后,很多网友关心牛蛙以后还能不能吃了? 今天下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表示:包括中华鳖、乌龟在内的绝大多数养殖龟类,和蛙类中的牛蛙、美国青蛙两个引进种可以养殖食用。 中... 【详情】

新冠肺炎疫情下关于污泥杀菌消毒的思考

北极星水处理网讯:导语: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排水系统进行传播和扩散的问题,梳理了病毒在水循环链条中的迁徙轨迹,提出要重视病毒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后通过污泥进行扩散和传播的风险。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是归... 【详情】

政讯通•全国环保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环保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环保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