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线上千里监控,线下执法联动

出于对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担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是我国“邻避效应”较为突出的行业。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应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提出自动监测数据可作为生活垃圾... 【详情】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常年禁捕 28万渔民生计如何保障?

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月1日零时起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的画面,即将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消失,而我国生态保护事业中的历史性一幕即将开启——2020年1月... 【详情】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半年:餐饮企业问题发生率最高

记者2020年1月1日获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半年,此间城管执法系统共依法查处生活垃圾分类案件5546起,其中,近六成为未分类投放案件;餐饮企业问题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宾馆旅馆。 201... 【详情】

这项低碳生活新时尚你跟上了吗?

“每天阿姨都会灵魂提问:你是什么垃圾?”“小龙虾壳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猪可以吃的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是干垃圾”……过去的2019年,垃圾分类创造出不少有趣的生活瞬间,也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透过或... 【详情】

长江“禁渔”十年拟上升为法律

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长江保护法草案,其中明确规定: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重点水域十年内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草案包括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土空间用途管控等9个章节... 【详情】

长江禁捕,影响市场淡水鱼销售吗?去集市上看看

长江十年禁捕拉开序幕,去年12月31日前,重庆市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完成渔民退捕;今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长江禁捕,市场上的淡水鱼销售如何?是否会影响市民吃鱼? 2日,记者对重庆市... 【详情】

生态文明建设 贵州大踏步前进

贵州环境保护从无到有,生态文明建设日益加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强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在成为多彩贵州的主旋律,百姓富生态... 【详情】

长江水产研究所专家:十年禁渔可让长江鱼类周期恢复

近期,长江十年禁渔开始落入实施阶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陈大庆表示,十年禁渔对于长江生态资源的恢复与保护是“非常及时有效的措施”,不会为市场供给带来较大影响。 步入2020年,伴随... 【详情】

山西洪洞县“水泥堵炉灶”不许用煤取暖?真相如何

据中国之声报道,12月22日是冬至,不少北方朋友可能都在家里烤着暖气,吃了一顿热腾腾的饺子。说到做饭、取暖,其实如今,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地区,还得靠烧柴火做饭、烧煤取暖。因为不够环保,改用清洁煤,还有煤... 【详情】

重庆江心岛“生态留白”调查

在690余公里长的长江重庆江段,有10多个常年露出水面的江心岛。近年来,重庆市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把这些江心岛作为重要“生态留白”,全面加强保护与修复,使之成为“生态... 【详情】

贵州六盘水:由“黑”变“绿”转型蜕变

“现在的六盘水,值得我‘显摆显摆’。”六盘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刚说。 六盘水的开发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因煤而兴,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1978年12月18日正式建... 【详情】

生态环境部回应水泥封堵村民炉灶:要以保障基本民生为底线

针对近日山西临汾村民炉灶被村干部用水泥填充堵死事件,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26日在北京表示,散煤治理事关民众切身利益,在推进散煤治理的过程中,要把保障基本民生作为底线,确保民众温暖过冬作为第一原则... 【详情】

长江口生态修复见成效 水下长出147公里“人工鱼礁”

13万尾鱼类、1000公斤日本沼虾、2万只中华绒螯蟹,25日从一艘增殖放流的船上,被投放到长江口水域,欢快地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这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项目组织的第13次增殖放流活动。据上船参加增... 【详情】

根治“垃圾围城”,2020年可能要出这些大招

2017年,我国202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2亿吨且同比仍在增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13.1亿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达4010.1万吨……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垃圾治理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旅... 【详情】

解读新修订的森林法:让更多绿色更好装点美好生活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28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森林法。该法将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 新森林法将为我国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带来哪些影响?如何保障林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保护发展... 【详情】

山东郓城复垦地偷埋万吨垃圾是如何通过验收的?

原标题:山东郓城复垦地偷埋万吨垃圾 是如何通过验收的? 12月23日,郓城县环保等部门在西营窑厂复垦项目现场调查,工作人员从窑坑底部挖出铁桶和塑料等废弃物 新京报记者 陈奕凯 摄 填埋大量固废和危废垃... 【详情】

祁连山由乱到治 野生动物频繁“巡山”

近日,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管理局张掖分局工作人员从回收的红外相机影像中,发现多只雪豹在“七一”冰川区域活动,其中一台摄录设备还捕捉到两只雪豹追逐嬉戏和在同一地点标记领地的场景。 自祁连山生态环境... 【详情】

中国是维持全球森林平衡的主要贡献者

科技部近日发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9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维持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基本平衡的主要贡献者。 该报告由“全球森林覆盖状况及变化”“全球土地退化态势”“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及影响”... 【详情】

湖南“刮骨疗毒”呵护“长江之肾”

冬日阳光里的洞庭湖,成群候鸟嬉戏着,俯身划过湖面,又昂起头,往蓝天飞去。 “今年来西洞庭湖越冬的候鸟已达3万多只,黑鹳、小天鹅、东方白鹳、野鸬鹚都‘扎堆’了。”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会长刘克欢说。 当地... 【详情】

中国大西北,正上演着“由黄变绿”的生态奇迹!

导读 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自2004年连续10年保持双缩减。2019年2月,美国航天局根据卫星数据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 【详情】

政讯通•全国环保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环保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环保事业发展中心